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 新闻资讯 > > 媒体报道 > > 正文

【中国教育报】校企合作创新驱动 应用人才脱颖而出-—郑州科技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14/12/26 04:29:24浏览:

【中国教育报】校企合作创新驱动 应用人才脱颖而出-—郑州科技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索: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3-05/13/content_94574.htm

res01_attpic_brief.jpg

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民办类分市场

res04_attpic_brief.jpg

企业项目合作签约

res07_attpic_brief.jpg

政、校、企合作项目签约

res10_attpic_brief.jpg

机械、汽车类专业学生赴海马汽车公司实习

2012年,对郑州科技学院来说是丰收之年:有一个学科被列为省二级学科重点建设点,一个专业被列为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学院代表队夺得全国大学智能机器人灭火项目大赛一等奖;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院创办人刘文魁董事长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缘于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创新驱动,使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

郑州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并举发展的国内知名民办高校。建校25年来,学院立足地方,主动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发挥机制灵活优势,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大力探索推进校企合作、创新驱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校、企、政、行”四方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20强院校”、“河南民办教育先进单位”“郑州地方高等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建立校企合作工作机制 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需要,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学院围绕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素养,建立了有利于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工作机制。

坚持校企合作,树立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学院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展本科教育以来,以服务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注重从竞争中找对策,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找答案,提出了“突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坚持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把握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个环节;强化教务部门、督导部门、任课教师、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通过教学改革,实现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整体优化”的改革思路,凝练出了“强化管理、打造品牌、办出特色、突破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一定要把“三本生源,培养成为一流应用型人才”的共识。

建章立制,成立校企合作工作机构。为确保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至关重要。为此,学院成立了以院长牵头的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院校企合作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管理。为了推动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实践教学改革,学院相继成立了工科教学、文科教学、实践教学、素质综合教育改革小组,各由一名主管副院长具体主抓。同时学院先后出台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学生管理办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试行)意见》、《社会服务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有力保障了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的蓬勃开展。2011年学院已与驻地全国星火示范镇——郑州市马寨(省级)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及区域内70家企业共同签署了合作办学项目协议书。《中国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分别以“内涵建设带来发展新天地”、“政府组团来搭桥 校企联姻谋发展”、“郑州科技学院与70多家企业联姻办学”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立足实际,科学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院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紧紧围绕培养“基础扎实、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了有自我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邀请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家,深入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研。通过企业调查、研究讨论、形成草案、草案论证、草案修订、形成方案、方案实施、就业检验等多个步骤再反馈给企业,形成了人才培养闭环管理与反馈机制,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体现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构建了相对开放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在校企对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努力实现重点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师与技师对接、教室与车间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体系,结合企业及社会需求组织教学。三是建立了适应校企合作需求的服务体系。为教师下企业锻炼,与企业联合科技研发,为企业综合实习的学生提供专项管理服务。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工作落到了实处,推动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全面开展,终于使人才培养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让校内培养人才向校内外共同培养人才转变。

着眼未来,明确校企合作发展方向。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院坚持做到“三个推进”:一是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使学校进一步了解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服务功能;二是推进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学校的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以订单培养、岗前培训、在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技能实践教学活动,造就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三是推进学校实验室建设,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平台,完善实验、实训基地,现已把学院的食品检测、数控加工等特色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成以学校为中心,辐射区域企业共享的生产、研发基地,让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享校企合作成果。通过建设,学院形成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以及真诚的服务,推动着校企合作的育人领域不断拓宽。

坚持校企合作联动机制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建立强有力的联动保障机制,才能确保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狠抓落实,在课程体系中突出实践教学。依据校企合作,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定位需求,在课程安排上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彻底打破了“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教学计划中将课程安排分为四大模块,即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综合实践必修课。公共课主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以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为教学内容,着重加强专业综合实践和技术技能培养。在本科和专科的教学改革中,学院提出了强化实践育人、强化教育实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本专科学生利用校企合作和校内提供的实验、实训、实习平台集中学习实践,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课程对接上,大胆引进企业课程和学校课程深度融合。如邀请国家郑州863软件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学院,为动画专业学生开设“玛雅技术”课程;安排北京天圣达有限公司计算机专家,为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企业所急需的最前沿的“嵌入式技术”课程。课程对接和集中实践,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满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加快了学院的重点学科建设的步伐。2012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被提升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食品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专业被评为市级重点建设专业。

加大力度,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为了缩短学生与当代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培养出具有优良作风、奉献精神、精湛技术、同时又善于管理现代企业的应用型人才,学院采取多种方法加大了兼职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一是“请进来”,从行业和企业里聘请高级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走入学院“科技讲坛”,传授最新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发展趋势;二是“走出去”,选派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学校制订了《关于选派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的实施办法》,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鼓励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锻炼提高。从2008年以来,共有72名专业教师分别到中国一拖集团、山东蓝海集团、奇瑞汽车等知名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直接参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获得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第一手材料;三是开展技术培训与技能竞赛,提升“双师”的素质。学院利用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通过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办法,开展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目前47%以上教师具有双师资格,共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7项,其中厅局级项目以上149项;发表论文965篇,其中核心期刊56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24篇(SCI:15篇,EI:6篇,ISTP:3篇);奖励311项,主编、参编著作132部,获批专利17项。他们在指导、组织、辅导本院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信息技术大赛、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大学生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突出应用,多种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学院不仅拥有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直属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同时还是机械工业鉴定指导中心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的指定单位,可组织开展电子类、机械类、数控类、汽车类、食品类等不同领域的17个中、高级职业技能项目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另外在学院经管类、计算机类、艺术类等不同专业领域里还组织开展有导游员、高级国际贸易业务员、平面设计师、网络应用师、摄影师等各种岗位资格培训和认证考试项目20多个,历届毕业学生专业技能证书取证率平均高达90%以上。2009级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110人,参加高级国际贸易业务员考试者全部通过。满足了社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为企业用人持证上岗和毕业生顺利就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主动联姻,形成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学院与企业主动联姻,建立起来了校企共创双赢的长效保障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健康发展。2012年学院邀请洛阳一拖、格力空调、日产汽车、海马汽车、美的空调、大用食品、郑州三全等20多家全国知名企业进行联谊活动;同年,分别与河南百业会计有限公司、河南华豫动画集团召开了座谈会,加快了校企合作的进程,使学院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方面更加符合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满足以制造业为主,全面发展商贸、旅游和文化产业的需要。学院主动联姻的100余家企业中,目前已有30%的企业为紧密型合作企业,50%的企业为较稳定型合作企业,20%的企业为一般型合作企业。其中有13家属于中国500强企业,有6家属外资企业,有4家属合资企业。

完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拓宽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学生技术技能实训内容,才能使蓬勃发展起来的校企合作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发挥优势,共建校中企实验实训基地。把企业搬到学院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探索。由于学院具有工科专业的人才技术优势,具备了机械、电子仿真和全真的实训实习条件,在校企结合中,高度重视把共建校中企实验实训基地提到了议事日程。先后与浙江天煌、郑州控信、神州数码等知名企业建立共建关系,建立了电子技术实验室、网络室、综合布线室、机器人与微系统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2012年,学院与海马集团和郑州纺织机械厂共建的学院现代制造技术工程实践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列为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市级示范专业;电工电子实验室、数控技术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被评为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位居河南省民办高校前列。

因材施教,提高企中校人才培养效益。发挥企业具有的生产、科研设施设备条件优势,把学生的实践教学课堂搬到企业,这是提高企中校实习(实训)效益,加大实践育人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的校企结合实践,学院已与洛阳一拖、郑州海马汽车、格力电器、河南华豫动漫、山东蓝海集团、苏州瑞仪光电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保持紧密关系并挂牌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仅满足了学院各个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需求,同时也承载了合作办学、定向培养及科技研发、教师培养等深度校企合作项目。学院已与山东蓝海集团合作共建旅游管理专业冠名为“蓝海班”、与河南百业会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财务管理专业冠名为“百业班”、与瑞仪光电集团合作共建电类专业冠名为“瑞仪班”、与优德控股集团公司组建市场营销专业冠名为“优德班”。企业冠名培养人才实现了“共性教学”和“个性教学”的有机结合,如企业冠名“百业班”开设了《财务管理人员如何实现内、外账的转换》、《如何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增值税防伪开票系统培训》、《国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财务人员如何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等具有很强实战型的个性化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相互借力,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共创双赢。目前,郑州科技学院与校企合作单位相互借势,共创双赢已成常态。一是学院出台《郑州科技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聘用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注重利用社会智力资源,聘用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学院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设计、开设讲座等,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工程实践能力。二是共建实验室,开发新产品。学院先后与清华科教公司合作共建了电工电子实验室,与郑州控信公司和北京法拉克公司合作共建了数控技术维修实验室,与苏州博实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机器人与微系统创新实验室;先后研制生产了新型声光控开关、无级调速器、电子振流器、电子鞭炮等新产品和机床电机控制实训台、PLC可编程控制器、光纤通信实验台、高级电工考核实训装置和汽车发动机实验台等一大批教学仪器设备,有效提高了电子、机械、数控和计算机等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

量化管理,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为了推动学院各分院、系、部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向全方位发展,学院根据校企合作的发展情况,每年都对各分院和(系、部)的校企合作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和考核。内容包括:一是各分院(系、部)对校企合作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从专业需求出发,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三是校外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效果:四是与企业结合实现“定单培养”、“产学结合”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情况;五是各分院(系、部)与企业紧密合作,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情况;六是各分院(系、部)教师与企业结合,参与科技研发,实现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七是有效发挥学院资源,多渠道实现学院服务社会的功能。根据内容需要,制定出了具体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推动校企合作工作健康有序蓬勃开展。

落实校企合作推广机制 推动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满足社会主义市场需求,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在呼唤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今天,把学院和企业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对于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训质量,实现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制定政策,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创新活动。为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尽快融入科研,搭建起了科技创新平台,学院出台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资源利用、经费支持、论文发表、成果奖励等方面的鼓励政策;每年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择优在《郑州科技学院学报》上发表。学生在校企合作的机制中受益,激发了创新灵感。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申报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项目《红枣葡萄酒酿造工艺研究》已通过专家审定立项,该项目在我国尚无类似研究,是饮料领域发展方向之一,它对增加果农收入,丰富市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有重要开发价值。机械制造本科专业学生申报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纯机械式停水自闭水龙头机构设计》已批准立项研究,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研制的《基于嵌入式控制的便携式电池组测量仪》已通过专家审定,正在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与时俱进,实行“学历+技能”育人模式。为了让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能尽快满足社会需要,学院对学生实行“学历证”加“技能证”的育人模式。第一课堂主要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政治鉴别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第二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办事能力、社交活动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书法写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推动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2012年,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智能机器人灭火项目大赛,在高手如林、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他们以科学的编程与熟练的操作技术以及高效的现场应变能力,出色进入决赛阶段,最终获得全国大学组一等奖,获得金牌。前不久,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工程学院多名学生参加了与郑州大学合作开发《液压支架设计计算平台软件系统开发》重点项目研究,他们负责建立Web程序框架,提供Wed服务,建立数据库,编制计算程序和输出界面。目前已经建立了程序框架,正在建立输入界面和编制计算程序等工作,对推动项目的如期完成发挥出重要作用。2012年,学院派出学生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大赛获一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河南省一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获省二等奖。2012年首届本科毕业生72人考研,25人被录取,考研通过率达36℅,其中5人考取“211”重点高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特等奖1人,一等奖4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8人。2013年学院外语系承办了“CCTV希望之星”郑州科技学院杯英语风采大赛,30名选手代表学院出席河南省郑州赛区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跟踪服务,主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推动校企合作蓬勃开展。学院成立了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管理咨询研究所,制定了科研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和学生针对郑州乃至周边企业实际情况和技术难题组织科技攻关,并积极将所取得的成果向周边企业辐射,以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学院企业管理咨询研究所已与驻地的马寨工业园区紧密合作,共同建立了马寨产业集聚区“企业培训中心”,不仅为企业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同时与工业园区管委会联合开展了《郑州马寨食品工业园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郑州市马寨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发展研究》、《马寨镇“新型城镇化”的典型探索》。取得了《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政府、高校和企业联手的途径与方法》、《民办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适应需求,学生就业质量和水平不断攀升。校企合作共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适应了市场经济社会对当今大学生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素质,能力的客观要求。由于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准确,技术技能教育措施得力,从学院毕业的学生终于形成了“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独特优势,社会用人单位对郑州科技学院的毕业生给予“有工作魄力、有创业实力、有发展潜力”的高度评价,学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如今,通过校企合作搭建起来的就业服务平台已成为我院毕业生的吸纳器。校企合作单位每年到学院招聘毕业生数量占近1/3,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从2006年开始,学院利用河南省仅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民办类分市场的有利条件,定期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连年举办“河南省民办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和专场招聘会。2013年招聘现场更是盛况空前,来自全国各地约600多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5000多个。由于招聘会规模大、质量高,受到了学生、家长、企业的一致好评,被媒体称为全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据地”。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学生就业示范民办高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就业政策落实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地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育人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方向。以学校为主导,以企业、行业为主体,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具体的大力指导和扶持。学院将继续坚持校企合作、创新驱动、稳步发展、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努力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蔡 耘 朱 娜 李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