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 新闻资讯 > > 媒体报道 > > 正文

【省教育厅】领航 | 郑州科技学院学子向非遗瑰宝的深情奔赴

发布时间:2025/03/11 14:01:35浏览:

省教育厅领航| 郑州科技学院学子向非遗瑰宝的深情奔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当传统非遗遇上新时代青年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今天一起看郑州科技学院学子与非遗文化的奇妙相遇。

舞狮:腾跃间的“东方雄风”

“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舞狮,我就被那种力量与美感深深吸引了”回忆起与舞狮的初次邂逅,郑州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学生赵阳朔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

舞狮,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象征着吉祥、勇气和团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舞狮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赵阳朔从小就对舞狮情有独钟。没有宽敞的场地,他就在自家小院里腾挪辗转;没有专业指导,他就从最基础的摆头、提腿开始,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直到初中时,他遇到了自己的武术教练,才真正系统地学习了舞狮的动作与神态。

进入大学后,赵阳朔意识到,当代大学生是非遗传承的关键力量。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舞狮,他决定利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练习日常。

“我想通过短视频让大家看到舞狮的魅力”赵阳朔的账号上不仅有他练习舞狮的片段,还有他对舞狮文化的讲解。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关注这项传统艺术。

“传承非遗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只要有人愿意去了解、去尝试,非遗就不会消失”赵阳朔说。

在河南,像赵阳朔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用青春的热情与行动,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钧瓷:华夏瓷韵中的“璀璨明珠”

浏览网络时,郑州科技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李瑞洁注意到河南禹州钧瓷的大量宣传,她意识到河南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景德镇”,忆起与钧瓷的首度重逢,她分享了自己的独特经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钧瓷文化,李瑞洁的指导老师带领她与其团队前往多个地方进行学习。在河南美术工艺协会,刘会长向项目组成员传授了关于钧瓷的各种知识。

钧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美誉。它独特的窑变艺术,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色深受陶瓷爱好者的喜爱。2003年7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钧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通过集思广益,李瑞洁与她的团队共同创造了“钧小瓷”和“钧小妹”两个有趣文化创意IP,以及相应的纹样周边产品。团队成员还利用专业知识制作了一个动画,以更生动的方式展示我省钧瓷文化。

李瑞洁说:“学习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古老技艺的探索,更是心灵与智慧的双重旅行。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领略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与记忆”。

喷空:民俗文化花园的“俏皮花朵”

郑州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王向征于一场机遇和学长共同举办了由牛院长策划的“喷空笑园”活动,活动的成功举办让他认识到了河南竟有这样一种方言喜剧艺术。

喷空作为河南本土的一种极具特色的方言喜剧艺术形式,以说、学、逗、唱为手段,用幽默诙谐的河南方言讲述生活趣事、历史故事,表演风格轻松随意又妙趣横生。

“喷空的内容其实非常丰富,从郑州的老街故事、河南的民俗风情,到对现代社会现象的幽默解读,都能成为喷空的素材。而且喷空表演不受场地限制,无论是舞台上还是街头巷尾,都能随时开演。”——于向征讲到。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许多古老的艺术形式面临着消失的风险。然而,“喷空”却成功地跨越了时空界限,在当代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更体现了中原地区人民乐观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面貌。在传承喷空的过程中,他们收获了很多快乐和成长,也让他们明白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快板:传统文化的“灵动音符”

郑州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王子龙第一次在学校见到快板是在曲艺课上,那时牛院长正在展示快板表演,手中的快板上下翻飞,节奏明快,清脆的声响仿佛有一种魔力,瞬间抓住了他的心。

快板作为中国传统说唱艺术,历史悠久,它以简单的竹板为道具,通过艺人巧妙的击打节奏和生动的说唱,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故事。快板的表演形式多样,既可以单人表演,也能双人对唱或多人群演。表演内容涵盖古今,从民间故事、历史传说到现代社会的新风尚,都能通过快板生动地展现出来。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快板,学院给了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把快板和反诈宣传结合起来。此外,我们还走进校园的各个角落,在学校的迎新晚会、元旦晚会和文化节上,都能看到快板的身影”,王子龙说。

快板,这一竹板间跳跃的“民间艺术精灵”,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凝聚着民众的智慧。它用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过去,也努力在新时代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相信在众多传承者的努力下,快板艺术必将继续在民间艺术的舞台上闪耀光芒,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与感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霸王鞭:民俗舞台上的“绚丽彩蝶”

提起霸王鞭你会想到什么?是西楚霸王的威武?还是江湖侠客的豪情?跟随郑州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学生李宋颂一起走进另一种“霸王鞭”一种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这根“鞭子”舞动千年,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活力。

“机缘巧合之下,在河南省文化旅游厅的抖音账号上刷到来自河南叶县的霸王鞭,这种像兵器但又用于舞蹈当中的道具让我很好奇,这是如何从兵器到舞具的华丽转身的?舞蹈教研室的老师们带着我们的好奇来到了叶县采风探究奥秘,这也让我们更加欣赏河南的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李宋颂说。

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携手投入到了编排当中,手持霸王鞭,随着激昂的音乐,学生们身姿矫健,步伐坚定,仿佛穿越时空,踏入了古战场。就这样第一步部非遗原创作品《鞭弭舞神洲》初登大舞台,鞭影翻飞,铃声激荡,舞步铿锵,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生命力与时代风采,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与赞誉。并且获得了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舞蹈一等奖,且站在了河南省洛神杯的舞台上。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青年一代有责任将这些宝贵文化财富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并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中来,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继续在时代的长河中流传。

在郑州科技学院校园还有众多如这般热忱的青年,正以各自别样的途径传承着非遗文化。他们既是古老技艺的守护者,也是传统魅力的弘扬者,用蓬勃的朝气让悠久的非遗在新时代焕彩流芳。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岳朝杰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岳朝杰工作室,是隶属于郑州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的网络工作统筹引领与服务阵地。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认真落实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有关工作安排。工作室坚持在“融”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突破,力争打造一批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感染力的网络文化作品,不断增强网络文化作品的影响力。积极探索并构建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为第一课堂,以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为第二课堂和以工作室、融媒体中心为第三课堂的“三个课堂”联动的工作模式。以技术赋能和青春表达为手段,充分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促进网络思政工作育能与育心同频共振,推动网络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