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 专科专业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隶属院系部:机械工程学院

学历层次:专科

学制学位: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行业一线,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机电一体化设备、自动生产线等从事生产管理、运行维护、技术支持、销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1)掌握思想政治理论、高等数学、计算机、外语等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程材料、公差配合、机械加工等专业知识;

(3)掌握电工与电子、液压与气动、传感器与检测、PLC控制等专业知识;

(4)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等机电综合知识;

(5)了解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相关国家标准与安全规范。

2.能力要求

(1)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3)能识读各类机械图、电气图,能运用计算机绘图;

(4)能根据设备图纸及技术要求进行装配和调试;

(5)能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和调试;

(6)能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

(7)能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运行管理、维护和调试;

(8)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职业素养

(1)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具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良好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

(3)具有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的精神;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

(5)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主干课程:

数控加工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故障诊断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跟岗实习、职业资格取证培训、数控实习、毕业设计(含顶岗实习)

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机电一体化设备、自动生产线等从事生产管理、运行维护、技术支持、销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拥有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与理论兼备的教师队伍。本专业有河南省数字化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数控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智能工业机器人及集成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平台,同时拥有工业机器人研究所、数控实验室、金工实训室等20余个校级平台,先后与海尔集团、郑州宇通、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郑州世纪精信、康师傅集团、中联重科(开封)工业园、河南黎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云和数据、苏州友达光电有限公司、马鞍山粤美金属有限公司等20个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

就业去向:

1.各类机电企业的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

2.各类机电企业的销售、售后服务、技术支持人员;

3.各类机电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

4.各类企事业的管理人员;

5.专升本或考取公务员;

技能证书:

普通车工证、钳工证、电工证、数控车工证、数控铣工证等

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时

比例(%)

学分

公共基础课

必修

612

23.6

38

专业必修课

必修

568

21.9

36

集中实践课

必修

1152

44.3

72

公共选修课

选修

96

3.7

6

专业选修课

选修

170

6.5

11

合计

 

2598

100

163

主讲教师

任德志,男,1955年11月出生,河南省镇平县人。1982年华中科技大学液压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浙江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从事高等教育近40年,现任郑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电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盾构机掘进机专业委员会专家。

主要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机电液一体化,智能仪器仪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主讲《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VHDL语言与应用》等多门课程。2000年开始招收机电一体化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现已毕业38人,曾获得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主持完成了《盾构机液压控制系统设计》、《金刚石压机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开发》、《大型启闭机直线升槽切削机床数控系统的开发》、《基于DSP和FPGA的运动控制卡设计开发》、《基于互联网的集团汽车管理系统开发》等横向与纵向课题2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专业论文40多篇。

杨晨,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大学,主讲《机床电气控制》、《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主持完成河南省科技厅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1项,校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郑州市社科联项目1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编教材2部,发表核心论文6篇。获授权专利10余项。

赵豪杰,男,副教授,工学硕士,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先后为本科生主讲《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课程。获得郑州科技学院优秀教师、郑州科技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持完成郑州市社科联项目1项,郑州科技学院教学改革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省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其他省市级项目9项,发表论文10篇,其中,中文核心4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7项。

吕刚磊,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郑州市地方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郑州市优秀教师,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主讲《机床电气控制》、《机床数控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课程。主持完成河南省科技厅项目2项,河南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3项,主编教材1部,发表核心论文12篇,授权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胡小静,女,硕士研究生,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中共党员,副教授,机械自动化教研室专职教师。主讲《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等课程,担任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自任职以来,发表论文4篇,其中EI收录1篇,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

沈华刚,男,工学硕士,副教授。主讲课程《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发表论文21篇,研究报告5篇,鉴定成果3项,主持完成河南省科技厅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厅成果登记1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获得专利授权10项,软件著作权6项;主持、参加项目17项,其中省级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12项、校级项目2项,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比赛7项并获奖。

张伟,男,工学硕士,讲师,毕业于郑州机械研究所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主讲《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设计理论和齿轮传动技术。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省科技厅项目2项,参与其他省市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4篇,其中,其中中文核心2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

张曦,男,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讲师,主讲《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电传动控制》等课程,担任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自任职以来,主持和完成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课题1项,教改项目2项,发表论文6篇,其中EI收录1篇,授权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张莉,女,1984年11月,副教授,工学硕士,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郑州地方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郑州科技学院骨干教师,先后为我校本科生主讲《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发表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参编教材2部。主持并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河南省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并完成多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和河南省教育厅项目。

杨瑞,女,毕业于郑州大学,研究生学历,机械工程硕士,讲师。机械自动化教研室专职教师。主讲《流体力学与流体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设计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担任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自任职以来,主持河南省教育厅重点高校科研项目1项,参与教改项目1项,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项目2项,发表论文10篇,授权专利16项,著作权4项。

曹中玉,女,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教师。主讲《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电子技术》、《流体力学与流体传动》、《理论力学》等课程。发表论文4篇,其中核心论文2篇,参与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

段朋,男,工学硕士,讲师,主讲课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器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参与数次学科竞赛,取得一定成绩。参与多项研究项目,发表数篇论文。

教学设施

铣削加工实训室有实习设备8台,能够满足40名学生实习实训。学生在实习期间以普通铣床实习为主,能进行键槽、花键、齿轮以及钻、铣、镗等加工方法。使每个到车间实习的学生得到全面锻炼。

工业机器人研究所是一所综合了多学科和多领域,广泛涉及自动控制、传感器、材料、系统工程和信息等一系列学科的综合型研究所。该所承担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也可为学生开展创新训练项目、互联网+、精英联赛等提供平台支持;并面向全校学生开展远端控制、单片机等教学和创新型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智能制造学院整合并依托相关社会资源,由郑州科技学院和河南中机联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建,将围绕域内相关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的需求,建设一个包括先进制造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3D打印技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育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