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 本科专业 > > 金融科技

专业名称:金融科技

隶属院系部:财经学院

学历层次:本科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科技兴国与时代变革的前沿,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掌握金融学、计算机科学、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能够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新兴金融科技企业、互联网金融公司、监管机构等单位,从事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数据分析、软件开发、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经过4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1.基础性知识。金融科技专业的基础性知识涵盖了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金融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些基础知识是金融科技专业学习的基石,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和分析金融现象、开发金融科技产品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2.专业性知识。金融科技专业的专业性知识涵盖了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理论、技术和应用。学生需要掌握金融科技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了解金融科技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流程,以及金融科技在支付、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和监管科技等领域的应用。

3.工具性知识。金融科技专业的工具性知识包括编程能力、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的使用,以及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这些工具性知识是金融科技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必备技能。

4.通识性知识。金融科技专业的通识性知识涵盖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科学技术、语言文学等领域的知识。这些通识性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了解金融科技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为未来的金融科技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5.知识获取能力。金融科技领域的快速演进要求专业人才具备强大的知识获取能力。这包括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如文献调研、数据分析、实验研究等,通过课堂、专业文献、网络资源、实习实践等多种渠道持续获取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知识、技术和趋势。专业人才需要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的知识,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不断根据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来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6.知识应用能力。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以应对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环境。这要求专业人才不仅了解金融科技的基本理论,还要掌握其核心技术和方法,并能够实时跟踪金融科技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政策法规。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强大的金融科技工具和平台操作能力,能够运用金融科技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探索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尝试理论或实践创新,具备基本的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

8.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自主学习能力,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开展社会交往,具备敏锐洞察力。

9.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拥护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的崇高情感。

10.科学文化素质。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具有时代精神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充满责任感地工作。

11.职业素质。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独特的职业素质,以适应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这包括具备国际视野,系统掌握金融科技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金融科技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

12.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稳定、向上、坚强、恒久的情感力、意志力和人格魅力。

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金融科技概述、金融学、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Python金融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及应用、金融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等。

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数据科学基础模拟实训、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综合实践、金融科技产品分析与应用、Python软件应用、互联网金融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协调与全面发展。

专业特色:

金融科技专业紧扣科技兴国与数字时代脉搏,打造“技术驱动金融”课程体系,深度融合计算机科学、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传统金融学,构建全新教学内容。本专业以教育部金融科技专业虚拟教研室为依托,汇聚全国顶尖金融科技师资,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确保学生紧跟行业前沿。同时,作为郑州市科技金融研究基地,积极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创新实践机会,助力学生在金融科技领域深入探索。

教学中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利用与多家知名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金融场景中掌握核心技能。同时,与专业数据公司共建金融科技智数据库,为学生分析和模型构建提供海量精准数据支持。

本专业采用“双导师制”“全员育人”模式,由高校导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为学生提供从专业认知到就业的个性化规划,培养具备扎实知识、高超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金融科技人才。

就业去向:

金融科技专业毕业生将主要投身于金融核心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总行、总部、一线分行等重要部门,以及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科技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创新型金融主体。在这些高端平台中,学生将凭借其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复合技能,迅速成长为区块链金融架构师、人工智能金融风控专家、量化投资经理、金融产品经理、金融大数据分析师等关键岗位的核心人才。他们将主导或深度参与金融科技产品的创新研发、数字化金融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复杂金融业务的技术架构设计等高端工作,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的中流砥柱。

在非金融领域,毕业生将凭借其跨学科的专业优势,进入大型科技企业的金融板块、知名互联网公司的金融科技部门、行业领先的区块链技术公司、专业的金融数据服务提供商等前沿科技企业,从事金融科技创新、区块链技术应用、人工智能金融解决方案设计等高端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工作。同时,他们也将在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跨国公司的资金运营中心、知名咨询公司的金融与科技融合咨询团队等,担任金融与科技融合战略顾问、企业金融科技架构师、数字化财务管理专家等高端职位,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和战略规划。

对于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本专业扎实的金融学、计算机科学、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体系,将为他们报考金融工程、金融科技、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支撑。毕业后,他们将进入国内外顶尖高校、知名科研机构等高端学术平台,从事金融科技领域的前沿研究与教学工作,成为推动金融科技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精英。

技能证书:

金融科技师(CFT)、特许金融科技分析师(CFAI)、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注册金融规划师(CFP)

、大数据分析师(CDA)、量化金融分析师(CQF)、金融数据分析师(FDP)、特许财富管理师(CWM)、证券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数字货币分析师(DCA)、金融智能投顾认证(RIA)

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模块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时

其中

学分占比

理论

实践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思想政治类

17

296

236

60

10.4%

人文社科类

23.5

532

356

176

14.4%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12.5

230

206

24

7.6%

选修

6

96

96

0

3.7%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24.5

456

444

12

15.0%

专业教育课程

必修

19

404

262

142

25.4%

选修

22.5

412

358

54

跨学科拓展课程

选修

4

64

64

2.40%

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实践

(21)

/

/

/

33.9%

创新创业实践

4

/

/

/

劳动教育实践

1.5

/

/

/

集中实践

29

/

/

/

合计

163.5

2490

2022

468

选修课比例:19.9%

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5人,占比100%。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1人,助教9人,双师型教师16人。

刘辉,女,毕业于苏州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和金融。主持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模式研究》、《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防范机制研究》、河南省社科联课题《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郑州市社科联课题《“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研究》等项目8项;参与河南省社科联项目和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项目等课题12项;参编教材两部;出版专著一部;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证研究》等期刊论文11篇;发表《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效、困境及提升途径》等北大核心论文2篇。

赵朝娜,毕业于郑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投资。主讲政治经济学、微宏观经济学、金融学、投资银行学和证券投资学等课程。先后参与省级重点课题3项,主持完成市厅级课题23项;发表核心论文2篇,其他学术论文12篇;出版专著1部,为第一主编;完成2项实用新型专利。带领学生参加全国证券大赛、东方财富杯金融挑战赛、全国财经大数据比赛等各类比赛,先后获得省级一等奖3次,二等奖11次,三等奖3次。指导学生获得2023年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获得省级学士论文优秀指导教师;3次荣获校级年终考核优秀荣誉,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陶建辉,多年金融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拥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素养。毕业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专业,取得研究生学位,为投身金融事业筑牢了坚实根基。

目前担任大学讲师,凭借丰富的学识与教学经验,在财经学院主要负责证券投资学、金融学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助力莘莘学子开启金融知识大门,深受学生喜爱与尊敬。

在投资实践方面,有着超10年的股票投资经历,历经多轮牛熊交替,实战经验极为丰富,能熟练运用各类投资策略应对复杂市场环境。同时,在科研领域成果丰硕,承担了多项省市社科联课题,并围绕银行风险等金融热点问题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为推动金融学术研究与行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

吴胜利,贵州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讲师,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领域;主持市厅级项目8项,参与省级课题5项。

教学上,主讲课程为管理学、客户关系管理、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消费者行为学、商品学等多门课程。2016年、2017年郑州科技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23年郑州科技学院“优秀教学督导员”。

罗正祥,中共党员,硕士,中级电子商务师,讲师,双师双能型教师,主讲课程《金融科技概论》《互联网金融学》《金融学》等。主持并参与省市级科研10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出版著作1部。荣获“优秀共产党员”、“青年教学新秀”、“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学生学业就业优秀导师”、“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指导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4项。

申攀、讲师、硕士、中共党员。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讲授课程: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Python数据分析、西方经济学。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编著作1部。

刘恒屹,中共党员,本硕毕业于河南大学金融学专业,郑州科技学院财经学院讲师,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讲《金融学》、《金融市场学》等课程。主讲课程在“第五届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讲授的课程思政微课“保险➕期货”在“河南省大思政微课”中获得一等奖,带领学生参加多项金融模拟交易大赛并获得奖项。研究方向:宏观金融、金融科技,金融政策等。在《金融科技时代》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参与著作1部,参与或主持项目20余项,包括“1+2+3+4”模式下的《金融学》学生参与型教改研究”、《金融学》课程思政样板课程、线上金融学精品课程项目的录制等,获得市厅级以上奖励4项。

牛佳怡,讲师,毕业院于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研究方向:金融科技。讲授课程:公司金融、保险学、公司理财。教学和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4篇,主持并参与市厅级科研项目、教改项目多项获得荣誉:第十届全国证券投资模拟大赛三等奖、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23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4年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二等奖。

师玉丽,讲师,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CFP持证人,10年的银行工作经验,本科毕业于河南财政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郑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方向:金融科技;讲授课程:投资银行学、金融学、保险学;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市厅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市厅级项目7项,获得市厅级项目奖励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编教材1部;获得郑州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郑州科技学院第二届课程思政大赛三等奖。

崔丽杰,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中级经济师,双师双能型教师。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讲授课程主要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与风险防范管理»等。主持并参与课题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

孙星,讲师,本科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中共党员,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科技、金融风险管理等。主讲课程:《金融工程原理》、《金融心理学》、《金融理财学》、《家庭理财》、《保险学》、《个人理财》等课程;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教研论文3篇;荣获2023年度先进工作者、青年教学新秀称号,2024年度先进个人称号。

庞立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FinTech,证券期货投资。主讲Python大数据分析,博弈论,家庭理财投资与实训等课程。

陈悦,中共党员,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毕业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主修专业为投资学、金融学,主要研究方向:科技金融、生态经济、数字金融,主讲课程:《计量经济学》、《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项目投资评估》等等,参加多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完成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发表论文7篇,获得市厅级以上奖项4项,指导学生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统计建模、证券投资、期货交易等比赛获奖11项。

张池慧,2022年6月份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学专业为投资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担任投资学专业金融学、风险投资、保险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科研成果主要有发表在《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1期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控制研究》;发表在《区域治理》2021年3期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评估》;发表在《卷宗》,2024年10期的《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赵云飞,本科毕业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同时辅修金融双学位。硕士毕业于西安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在读期间专注于绿色金融、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参与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互联网+”对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2023年8月加入郑州科技学院,主讲《大数据金融与征信》和《管理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创新性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前沿技术。科研方面,主持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立项课题:“一带一路”建设下民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之后的教学继续提升自身,致力于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培养更多优秀创新型人才。

高文奇,女,1997年12月出生,河南郑州人,中共党员,助教;现任财经学院投资与金融科技教研室专任教师。2023年毕业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系,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先后荣获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志愿者二星称号、河南省优秀毕业生。主要从事风险管理、金融科技、数字经济方向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金融、资产定价、金融风险与管理等,主讲课程:《金融风险管理》、《金融营销学》。

科研成果:

1.课题“巩义市‘十四五’时期金融支持巩义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2020年横向课题);

2.论文《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转型发展研究》,《商业2.0》,2022年8月;

3.论文《强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果的影响研究》,2023年5月;

4.课题“民办高校激活办学活力路径研究”(2024年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

5.论文《河南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高文奇,《卷宗》,2024年27期。

焦梦茹,女,硕士研究生,助教,中级经济师,中共党员。毕业于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主要从事经济与社会统计、金融投资研究方向。投资学教研室专职教师,主讲《征信理论与实务》、《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微观经济学》、《国际投资》等课程。发表论文《基于分位数资产定价模型的超额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投资者情绪对股票超额收益影响的差异性分析》等4篇,主持参与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河南省社科联等省市级科研项目3项。荣获院微党课比赛一等奖。

贺姝,女,现任职于郑州科技学院财经学院投资学与金融科技教研室。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专业硕士。前后分别在在《管理工程师》发表论文《普惠金融:“风光”背后的险情》、《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论文《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缓解》、《兰州财经大学学报》发表《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定价行为与汇率波动》。参与的课题有:国家级课题《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研究》、省级课题《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的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生态圈构建研究》、省级课题《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

贾雪欢,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郑州大学商学院金融专业。

现任教于郑州科技学院,主讲金融科技概论、消费者行为学、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注重理论实践结合,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剖析与实操演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赢得学生广泛赞誉。

时淑媛,硕士,现任郑州科技学院专职教师。2018年毕业于吉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教学方面,主讲《金融市场学》《财政学》等本科课程,针对金融硕士研究生考试的课程科目《金融学》和《公司理财》做过6年的深入研究,目前正参编教材《金融学基础》。科研领域聚焦绿色金融、经济发展方向,以第一作者在《科学与财富》期刊发表论文“浅析人民币汇率重回7.0时代”;在《知识力量》期刊发表论文“绿色金融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研究”;主持民盟郑州市委员会与郑州市社科院联合开展的2025年度决策咨询(参政议政)重点调研课题,项目名称“郑州地区新质生产力培育下创业投资环境现状分析及社会资本精准引导对策研究”。

武培丽,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统计学专业,主要从事经济统计领域研究。

教学方面,主讲课程包括统计学、统计软件操作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科研方面,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统计。近年来,在Sustainability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文清,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财经大学应用统计专业,主要从事宏观金融计量和应用研究。

在教学中,我深度融合实践与应用。课程里引入经济、金融等多领域真实案例讲解理论,例如:用电商销售数据讲回归分析,化抽象为具体。还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送学生实习,让他们在市场预测、用户分析等实战里,活用知识,提升素养。

科研方面,研究方向为宏观金融计量研究。近年来,在《统计研究》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教学设施

金融企业模拟演练中心是投资学专业的专业实训室,现有专业实训软件2套,实验室提供财务大数据平台、证券模拟交易平台、ERP沙盘的模拟演练系统等实训平台,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金融投资等技能。学生可实时分析上市公司财报,根据市场动态调整经营策略,培养战略思维,提高投资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