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

当前位置: 首页 > > 本科专业 > > 交通运输

培养从事交通运输业管理和汽车后市场技术服务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专业名称:交通运输

隶属院系部: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学历层次:本科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道路运输组织与管理以及汽车运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道路运输和汽车后市场领域,从事道路运输组织与管理、汽车检测、诊断和维修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了解交通运输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道路运输组织和汽车后市场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用于解决交通运输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交通运输专业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案须满足交通运输工程的实际需求,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等,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具有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数据分析、检测与诊断,并能够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交通运输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进行因素分析和决策优化。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交通运输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理解并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和陈述发言等。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中涉及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课程:

汽车构造、汽车电气与电子学、发动机原理、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维修工程、运输组织学、汽车运输企业管理。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电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汽车构造实习、高级汽车维修检验工培训、汽车检测维修实训、企业综合实习、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专业特色:

以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按照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职业岗位需求反向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实施“项目引领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会创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以“企业综合实习”为基础构建“校外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与企业不断拓展合作新内容与新方式。先后探索了毕业设计课题“从企业来、在企业做、为企业用、校企双指导”的真题真做、校企共建实验室、校企共造实验台、企业开设选修课等模式的“订单班”。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真正实现校企人才的无缝对接。

就业去向: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道路运输企业、整车制造企业、汽车保险企业、汽车维修企业等从事道路运输组织与管理、整车组装、汽车及零部件销售、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工作。

技能证书:

高级汽车维修工、计算机等级证书、CAD制图员等。

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时

比例(%)

学分

公共基础课

必修

876

37

51

专业基础课

必修

782

33

42

专业课

必修

374

16

19

专业拓展课

必修

96

4

10

选修课

选修

240

10

14

集中实践

必修

(43周)


43

合计


2368

100

179

主讲教师:

图片1

图片2

袁超,女,河南开封人,毕业于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中共党员,现任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运输教研室专职教师,讲师。

主讲《交通工程学》、《汽车电工电子》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等课程。在《汽车实用技术》、《郑州科技学院校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主持、参与各级别教科研课题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孔令强,河南开封杞县,硕士研究生,2014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教研室专职教师,讲师,主讲课程《汽车理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材料》,研究方向为汽车系统动力学。任职以来发表论文5篇,参与各级项目5个,专利2项。